《王学研究》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岭南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研结合研究

 
来源:王学研究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岭南地区自古人杰地灵,岭南人民自古勤勤恳恳,在文化分流上呈现出三大体系,分别是客家体系、广府体系和潮汕体系。在这些文化体系的沉淀和滋生下,诞生了岭南画派、岭南音乐和岭南民间舞蹈等艺术形态。其中,岭南民间舞蹈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样有着三大体系的舞蹈类型。

客家体系的舞蹈以“世界客都”广东梅州为主要基地,席狮舞以“草席为狮”为特色,兼具着广东惠州的麒麟舞和深圳盐田区沙头角的客家鱼灯舞等。广府体系的舞蹈则以广东省会城市广州为基地,是三大体系中特色最鲜明、影响最深远的,主要以著名的粤剧为依托而诞生。潮汕文化特质中数潮语最具区别性特征。受潮汕文化影响,其舞蹈也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色彩,如宗教性和祭祀活动意义。

无论是哪一体系的舞蹈,岭南民间舞蹈都凸显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特色,都是中华舞蹈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受到许多外力的阻抗和冲击,岭南民间舞蹈一直无法得到系统的研究、创作和传承。目前传承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民间兴趣协会和团体,但显然这一力量薄弱,既没有宏观把控的能力,也没有足够丰富的资源,更加没有严谨学术研究和现代化创作的能力。综合来看,只有将这一艺术形式融入高校(含中高职院校),将资源开发任务和学研工作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岭南民间舞蹈的继往开来。

一、岭南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将岭南民间舞蹈引入课程的传承和发展形式是必然的。

(一)岭南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讲,民间舞蹈文化以课程来呈现,可以实现教育、研究和创作三位一体的功能,借助在校课程的形式达到教育和传承的作用,借助实践课程的形式发挥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的功能,从而培养和储备专业人才,同时实现民间舞蹈现代化的创作功能。三者若能有效配合和衔接,将会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高校具有宏观把控的思维和职能,对上能获得教育厅、教育局在开发资源的支持,对内能获得校内自身资源如人才和技术,对下能得到民间艺术团队和当地教育行政体制的配合。

(二)岭南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岭南民间舞蹈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是形势所趋。

首先,基于国家课程发展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对现行的课程结构做调整,提倡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地方课程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并把这两者作为对国家课程在特定价值上的互补。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因此强调课程形式多样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整合教师的力量,使教师更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开发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岭南民间舞蹈作为具备强烈地域性色彩的民间文化,必然是地方课程的开发对象之一。

其次,受历史、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岭南民间舞蹈濒临流失和断层。岭南民间舞蹈曾一度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愚昧”“糟粕”,因此很多优秀作品没有得到很好保存,也没有新的作品出现。语言的差异性隔绝了各个体系之间以及与岭南之外体系的交流,因此许多人对岭南民间舞蹈的价值没有深刻的认识,许多舞蹈学家或是破坏地方舞蹈,或是借着较少的素材,随意不严谨地开展调查研究,某种程度上造成学术上对地方舞蹈的曲解、不深入和破坏。由于地方舞蹈文化的区域性和传统性质,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文化,接班型人才的缺失也使民间舞蹈濒临缺失。

最后,基于主体对象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完善整个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体系,挖掘其内在涵义和价值。岭南地区舞蹈自身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但迫于历史发展的缓慢和无组织无体系不受重视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一直未得到深刻的挖掘。

无论是从微观的角度看岭南民间舞蹈文化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从宏观角度看国家对开设地方课程的要求,承传和与时俱进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亟需借助各方资源和力量来开辟高校舞蹈课程新面貌。

二、岭南民间舞蹈课程可开发资源

如何结合或利用周围资源,使课程得到逐步完善,并达到传承、延续,升华和现代化的境界,便成为岭南民间舞蹈课程的一大难题。

(一)建设具备岭南风格的本土化舞蹈教材

教材作为支撑课程的起点,其开发、建设和完善是资源开发任务的第一步。关于岭南本土化舞蹈教材的建设,许多学者已谈过相应的想法,本文做一定总结和补充。孟超(2016)认为岭南舞蹈教材“应避免全国舞蹈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应将岭南舞蹈的艺术特性与教材共性相结合”,依据这些分析他总结岭南舞蹈教材建设应遵循以下三要点,“岭南舞蹈文化来源和区域划分”“岭南舞蹈形态和特征提炼”以及“物我同一的区域审美视角”。胡骁、何喆(2014)通过现状分析也发现本土化教材的空白,并提出了具体的教材调研步骤。首先“进行田野调查和作业”,其次“收集和整理资料”,接着“遵循单一——复合——综合的原则编创教材”,最后还要在实践中去检验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训练性等方面。

(二)开发岭南民间艺人组织的资源和力量

新课改要求课程需开放和灵活,改变机械操练、死记硬背的现状,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成就自己。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可见,教育意图趋向个性化,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认知能力和社会合作能力。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手段和形式就应该相应地开发多样化、开放化的形式。结合岭南民间舞蹈课程极富实践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高校应和民间协会取得联系,开发岭南民间舞蹈组织这一块的资源,包括其日常活动、其扎实的舞蹈技能、一手的历史资料以及其在当地的影响力等资源。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两种形式,第一是高校到民间,第二是民间入高校。

就前者而言,课程不仅仅是课堂,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应该将课程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转向学生。如学习岭南舞蹈艺术的溯源和历史发展,便可带领学生到达当地,身临其境感受当地特色文化,例如潮汕的英歌舞节日,了解在该特色文化氛围下是什么造就了舞蹈艺术的特别之处。同时还可以在民间组织的辅助下查看当地一手历史资料,完善和补充岭南民间舞蹈发展史,弥补理论上的不足。

就后者而言,可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民间艺人的民间舞蹈技能远远熟练于高校教师们,其舞姿舞态能本色还原当地宗教文化、祭祀活动和民俗风情,因而能呈现给学生最真实的面貌。

因此民间艺人及民间组织是岭南民间舞蹈课程可重点开发的资源。

三、岭南民间舞蹈课程如何利用资源开展学和研

事实上,资源开发和学研结合如出一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前者是条件和基础,只有开发更多更实用的资源,学习和研究才能相互配合且更加深入。后者又能反过来促进资源的开发。

岭南民间舞蹈课程的学研结合,究竟谁来学习,谁来研究,学习什么,研究什么,又怎么利用资源学习,怎么结合资源研究?才能最终达到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效果。这是本小节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研的主体:储备人才,培养创作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学研的前提条件是人才的储备。人是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力量,学习型人才是可持续力量。就岭南民间舞蹈而言,既需要创作型人才,又需要研究型人才。人才来源于教育系统,也可以来源于民间艺人,这里就需要和资源开发任务相结合,不仅获取资料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获得人的资源。一般而言,研究型人才多在教育系统,舞蹈领域向来技能强理论弱。因此课程上需加强专业理论和研究能力的学习,包括如何查找、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人才的培养难点在于如何得到新一代舞者的青睐,如何能让年轻人付诸以事业般看待的潜心研究。

(二)学研的方向:继续深挖岭南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和价值

前面我们提到,历史的破坏、认知的误区、当地的无意识重视以及人才的缺乏等因素使得岭南民间舞蹈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既无发展,也无传承,更无创新,只靠当地民俗活动一年复一年沿袭着文化的零零星星和点点滴滴。

理论上,岭南民间舞蹈是研究地方特色舞蹈的重要素材。和其他舞蹈一样,它本身同样应具有理论意义上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然而,正因为现实中各种阻碍,使得岭南民间舞蹈至今并不能自成体系。结合民间艺人组织的资源开展学研的方向和重点应把握在“深挖岭南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试图建立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上。

这是岭南民间舞蹈在教育和学术系统上的重要任务。只有研究深透,挖掘岭南民间舞蹈的生活化艺术魅力,才能引起年轻人将生活迁移到课堂的意识,也才能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生活中去传承、去创作。

(三)学研的灵魂:创作是岭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灵魂

创作是发展的灵魂,优秀的作品是使文化底蕴更好绵延和发展,打开岭南民间舞蹈承上启下新局面的重要形式。创作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创作不仅是精髓的承袭,更是结合现代化的创新,一成不变并不能称为发展。近些年,关于“如何将舞蹈元素融入地方文化重构和现代进程中作为民族文化变化和转变机制之影响”的课题成为岭南民间舞蹈研究的热门主题。

李怡霏(2015)基于岭南舞蹈视野下结合岭南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研讨了高校舞蹈创作的两大机制,试图推动舞蹈创作,这两大机制分别是:岭南舞蹈论坛,岭南舞蹈大赛。论坛于2010年首次举行,首次举行便梳理和界定了岭南舞蹈的概念,为岭南舞蹈的创作切切实实地夯实了理论基础。论坛的理论精华既是舞蹈教材内容的来源,本土化舞蹈教材也能为论坛提供会议研讨主题。后一机制的提出则是基于以赛促练和以赛促创的原则。为了在大赛中获得荣誉,创作团队成员必须深入当地,汲取当地舞蹈形态中的精华元素如经典动作等。

总而言之,我们一直倡导“教育、研究与创作同步衔接” 模式。教育能引导学生们了解、学习和继承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热爱本土艺术,深入扎实学习舞蹈理论知识;研究方面则开展田野调查,为岭南民间舞蹈增加学术价值,从历史学、舞蹈学、美学等角度予以证实或发现岭南民间舞蹈的艺术价值;创作则使艺术得以传承。因此在课程中,我们希望尽快建设完善的本土化教材,开发民间艺人组织的力量。借助资源,学研结合,是未来岭南民间舞蹈课程研究的方向。


文章来源:王学研究 网址: http://wangxy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3418.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地球物理学论文_90°等宽明渠交汇水流污染物混合规律数值模拟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王学研究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